2023年5月19日刊| 总第3240期
5月17日下午,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网络剧《漫长的季节》研讨会在京举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漫长的季节》以一宗碎尸案切入,1997年、1998年、2016年三条时间线交叉叙事,在悬疑剧中勾勒出别样的生活气息,呈现出精致的视觉效果。4月22日,这部剧在腾讯视频开播后,其站内热度迅速突破26000,豆瓣开分9.0,并在热播期间一路飙升,会员收官当天最高涨到9.5,目前稳定在9.4,是迄今评分最高的网络剧。
主持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表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旨在深入研讨总结该剧的创作特点,希望能为以后的创作提供一些启示。”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网络视听司、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等有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出品方和播出平台代表、主创代表也在会议上分享了创作感悟;专家团一方面称赞了该剧的艺术突破性,一方面也对主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
创作感悟:有难度,也有信心
《漫长的季节》虽然是一部涉案的悬疑剧,但它并未严格遵循类型剧的创作套路,而是开创了“生活悬疑剧”的新形态。这使得本剧没有可参考的成功案例。然而,好的故事和理念,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们,始终保持着满满的信心。
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网络视听与媒体融合处处长黄昌华回忆:“《漫长的季节》在立项阶段就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信心。在收到寄过来的成片的当晚,我就看到了凌晨三点半,根本停不下来。”
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总编辑王娟介绍了平台在推广该剧时所做的工作:“《漫长的季节》是腾讯视频X剧场的第一部作品。播出期间我们给予了最高重视和最大的资源支持。弹幕逆流、弹幕变色等定制化的巧思设计提升了观剧的体验感。”
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天然工作室高级总监、《漫长的季节》监制、总制片人张娜讲到:“这个项目源自于我跟编剧于小千老师的一次聊天。有了剧本初稿后,又花了2年时间找到了最合适的制作团队和导演。虽然没有对标数据作参考,但我们愿意支持艺术家创作、支持创新。”
制片人卢静解释了本剧的类型定位:“我们的创作是源于生活的。生活是《漫长的季节》最大的触角和背景框架,因此在类型上,我们将其定义为‘生活悬疑剧’,对悬疑剧受众做了新定位、新思考。”
导演辛爽在现场不仅解答了专家团提出的疑问,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我们很想在这个涉及往事变迁的故事架构内,探讨人和时间、人和命运的关系,希望这个创作方向能够激发一些观众对于生活的思考。我出生在东北,虽然已经离开了很多年,但还是想通过一部作品为家乡的发展做一点力所能及之事。”
秦昊谈到了自己出演本剧的体会:“龚彪在某些方面正是乐观的东北人的一个缩影,从不妥协于命运,一直勤劳努力地去生活,不管经历多大的磨难,总能保持乐观。我希望他是从人民的生活中走来,让观众能够体会到亲切感与真实感。”
专家点评:有创新,也有局限
《漫长的季节》以贴近生活的质感、章回体的叙事节奏、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形成独特的风格和味道,开播后赢得好评无数。现场专家在肯定其艺术创新的同时,也谈到了视野中的创作局限,并对主创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李京盛副会长称赞本剧“扩大了悬疑剧表现生活的广度、拓宽了生活悬疑的水准,给同类题材树立了一个开拓创新的榜样。”同时,他表示:“这部剧的不足不是这一部剧的不足,而是这类剧创作上的某些普遍存在的不足。”
“是不是所有的悬疑剧都要用案件来表达?是不是所有的案件剧都要用凶案来表达?是不是在所有的凶案当中都要用血案来表达?这是悬疑剧这个剧种在创作时,有待研讨和突破的地方。”
“所有的个体不幸都归结到原生家庭,也是我们近期影视创作中并不太高明的路数。过多地把一个人的问题都归结到原生家庭,在社会学、心理学上,并不是特别科学。未来创作中要尝试跳出这个套路。”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杨乘虎副院长认为,《漫长的季节》是一部典型用电影思维来架构的网络剧集,并从“职业人群的光荣与梦想”“犀利揭示时代之痛和人生之痛”“深沉的人生咏叹和文化隐喻”三个方面,对剧集的电影化艺术表达进行了解析。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吕帆主任重点探讨的,则是《漫长的季节》对于类型片破题的三个启发意义,“反类型、去类型来塑造大类型”“悬念设计让渡于人物质感、哲学思辨和细节狂魔”“从艺术学向社会学深化”。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卢蓉教授差一点因为“碎尸案看得太多”而错过本剧。在朋友圈的众人安利下,她才开始追剧并深深爱上。“在《漫长的季节》当中,我看到了写实与诗意的交融,我看到了存在与时间的思考,我看到了命运之下的人性微光。这是美学观成熟的表现。”
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编辑牛梦笛感叹看前四集时还感觉节奏有点儿慢,追到后边发现“生活才是这部剧最大的惊喜”。她用三个元素组合,诠释了本剧的成功之处:剧情架构上“生活+悬疑”、人物塑造上“凡人+英雄”、艺术构思上“意象+隐喻”。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部分媒体对本剧属于“温暖现实主义”或“残酷现实主义”的说法并不严谨。他认为最恰当的描述,应该是“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
此外,他还重点提到了《漫长的季节》对网络剧观众的引领作用。“这个戏培养了沉稳而不浮躁、深刻而不肤浅、幽默而不油滑、典雅而不媚俗的社会群体。把快感深化为精神美感,才叫真正的艺术。”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结合自己东北人的身份,感叹本剧引发了她对东北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物命运的深度思考。“最可贵的是剧中有众多的人物,且每一个人都好看。打造了一个由众多人物组成的,复杂的复线关系。”
【文/满囤儿】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人人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